社会教育活动 博物馆是国民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阵地,而教育活动则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这一首要功能的主要手段。博物馆教育活动,是指围绕和配合展览、研究和藏品而开展的一切活动。 1、结合免费开放工作,增加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优先接待特殊群体参观,做到时间保证、安全保证、服务保证。在参观过程中通过讲解员讲解,观看专题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使参观者通过耳濡目染受到文化传承,从而提升爱国热情。 2、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科普日等纪念活动组织流动展览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把专题讲座与展板展示结合起来,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2023年5月18日,山东青龙山古陶博物馆与枣庄学院开展馆校合作并签署了战略发展的意向书。在山东青龙山古陶博物馆设立了枣庄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利用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在人才培养、文创开发、学术研究、陈展策划等方面,开展务实高效的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开创博物馆与枣庄学院合作新局面,创造博物馆与学院合作的新辉煌!山东青龙山古陶博物馆立足于青少年教育,深入开展科普教育、研学教育和陶艺制作体验项目。博物馆与当地中小学定期举行“学习古陶知识 传承古陶文明”主题活动,每年开学季开展的“开学第一课”活动,将社会实践课搬进青龙山古陶博物馆。2021年7月25日,山东理工大学师生在我馆参加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9月15日,枣庄市山亭区职业中专1000名新生在博物馆参加科普教育的活动。2022年5月17日,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云峰山小学开展“学习古陶知识 传承古陶文明”主题活动。南开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分别于2022年6月28日、2022年8月7日在博物馆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2年6月30日,枣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多个院系 400 多名师生莅临山东古陶博物馆,并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22年8月31日,省派第一书记带领云峰山小学的学生们走进青龙山古陶博物馆。2023年9月1日,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现场直播了云峰山小学走进古陶博物馆,开启“沉浸式”文物课堂“开学第一课”活动。山东青龙山古陶博物馆定期开展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开展了“小考古学家”为主题的科普教育活动,每次活动约三百余名同学和老师,是系列科普教育活动之一。活动通过科普讲座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带给孩子们探索关于考古方面的知识。此类活动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第二课堂”的功能,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对博物馆工作内容的认识,了解了古陶知识的具体内容与实际意义。旨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体现关爱未成年人用科普与时间劳逸结合的方式培养孩子们崇尚科学的精神和细心钻研动手的能力。 |